今年以來,面對全球經濟更趨復雜和國內疫情頻發帶來的多重考驗,廣晟集團控股上市公司風華高科堅持黨建引領,認真落實廣晟集團“一一三六”黨建工作體系,按照創建融合型、實效型黨建工作要求,緊抓國產替代市場機遇,大力開展“黨建+科技創新”融合發展模式,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國家工程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,持續推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,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,生產經營成效顯著,黨建引領科技創新融合互促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。
▎“黨建+技術規劃”,下好科技創新“先手棋”
按照風華高科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,聚焦通訊、汽車電子、可穿戴等重點產業,打造高性能、高精度、高可靠的高端電子元器件,著力突破高端阻容感產品及其關鍵材料和核心設備關鍵技術,制定出臺《風華高科2021-2025技術發展規劃》,以市場為導向,對標世界一流企業,著力推進研發與市場對接長效機制,實現產品結構轉型升級,促進科技成果有效落地,為風華高科高質量發展下好科技創新“先手棋”。
▎“黨建+平臺建設”,匯聚創新驅動新優勢
風華高科是國內電子元器件行業中唯一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、企業技術中心等六大國家級創新平臺全覆蓋的企業,也是唯一一家進入CDP(美國介電壓電材料研究中心)聯盟的企業。今年一季度,風華高科牽頭組建的“新型電子元器件創新中心”正式入選廣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(第六批)籌建名單。該中心是以獨立法人形式創建的省級創新平臺,通過整合產業鏈優勢資源,突破國內5G基站、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元器件“卡脖子”技術,加快推動行業共性技術水平提升,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▎“黨建+典型示范”,打造創新硬核實力
風華高科以黨員研發骨干為帶頭人,建立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“工匠創新工作室”,打造技術創新、科研攻關核心陣地。其中,風華高科總工程師付振曉博士擔綱的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,著力推進產學研合作和重點項目攻關,榮獲“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”,被授予“廣東省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”稱號,并獲專項資金支持。
在多個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“工匠創新工作室”帶動下,風華高科各級技術研發團隊在科技創新、關鍵工藝突破等領域高歌猛進、捷報頻傳。去年以來,風華高科率先攻克MLCC內電極新型成型、異質材料快速共燒及片阻抗硫化等核心工藝技術,新型內電極漿料、柔性端頭MLCC、01005超微型片阻等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。同時,主導和參與修訂國家、行業等標準共計19項;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736件,獲授權529件;累計榮獲國家、省部級以上科技獎12項;連續26年入選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。
▎“黨建+人才建設”,激發干事創業活力
堅持人才強企,打造一支“引得來”“留得住”“育得出”的人才隊伍。在“引”字上做文章。著重引進和培育“高精尖缺”研發技術領軍人才,改善企業人才結構和質量,今年已引進關鍵急需高層次人才8人。在“用”字上見實效。堅持“人盡其才、才盡其用”,著力搭臺子、給位子、配資源,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應有的作用和價值。開展青年技術骨干專項培養計劃,助力青年技術人才快速成長。實施激勵分配向關鍵技術崗位傾斜制度。樹立“以業績論是非、以貢獻定待遇”導向,完善一級工程師到首席工程師技術序列薪酬體系,增強薪酬激勵與創新成效掛鉤聯動,通過“KPI(核心指標)+PPI(重點工作計劃)”模式讓研發團隊分享產業化成果紅利,讓有為者有位、吃苦者吃香、出汗者出彩。
▎“黨建+項目攻堅”,再創“自主創新、國產替代”新成果
以“書記項目”為抓手,充分發揮黨員技術骨干的帶動作用,黨員干部擰成一股繩,集中力量爬坡越坎、攻堅克難,今年以來大項目建設、新產品研發、關鍵工藝技術突破等多點開花。高容產品技術取得重大突破。風華高科黨委書記掛帥的“書記項目”——祥和高端電容基地項目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,重點解決超高層數疊層、異質共燒、新型印刷等核心工藝技術,達到國際先進同等水平,有效實現國產替代。片阻產品獲評“單項冠軍”。風華高科端華分公司黨支部副書記、省“三八”紅旗手莫雪瓊同志持續在片式電阻器產品技術開發、工藝革新等領域深耕細作,推動片式電阻器獲評第六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。莫雪瓊同志主導項目榮獲“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科技獎科技進步二等獎”。聯合研發實現國產替代。聯合兄弟單位廣晟有色啟動高端MLCC用特殊性能稀土氧化物研發項目,發揮廣晟集團資源共享、協同創新的體制優勢,努力實現國產化替代?!澳芰啃弯囯x子超容”成功研制。風華高科超容公司黨支部書記掛帥的“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容器的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”項目,經過3個多月的不斷攻關,成功突破技術壁壘,研制出能量型鋰離子超級電容,達到國內領先水平。
“黨建+創新驅動”,不僅加出了黨員技術骨干勵志創新、奮發有為的時代擔當,更加出了風華高科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。下一步,風華高科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、創新發展的新優勢,以產業報國初心持續聚焦科技攻堅,對齊行業標桿,對準市場需求,緊抓機遇,乘勢而上,著力提升產品高端化水平,研發更多國產替代產品,為挺起我國民族產業的脊梁而不懈努力!
撰稿:唐永成、李 敏
編輯:劉 韻
編審:杜文光、黃劍鋒